清晨,几声鸡鸣打破苗寨的寂静,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窗前。家中,苗寨村民梁秀前准备了自家酿制的米酒、做的腊肉,这些食物要与亲朋好友分享。按照当地苗族群众的习俗,农历大年初二开始,要去各家各户串门拜年。
梁秀前家住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临近中午,苗寨渐渐变得热闹起来,许多村民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互相串门,打油茶、唱山歌,献上新年的祝福。
曾经,乌英苗寨因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藏在深山人未识”。梁秀前清晰地记得,10多年前,乌英苗寨刚通砂石路时,他开回寨子第一辆摩托车,那时,大山里的许多乡亲还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进入苗寨的路已从坑坑洼洼的砂石路变成平整的硬化路,进出苗寨的车子越来越多,寨子里一些人家也买了车,梁秀前的交通工具也经历了6次“进化”,换成了如今的小汽车。前几年,梁秀前带领苗寨贫困户们养殖家禽、种植百香果、红薯等,成了乌英苗寨的致富带头人。口袋鼓了,乡亲们思想活络起来,一些村民建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梁秀前也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奔驰在城市、乡间,大家都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图为乌英苗寨。新华社记者林凡诗摄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长期以来,广西将各民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共同进步。
春节期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唐朝村的侗族阿姐阳先群盘起头发,戴上银饰,穿上侗族传统服饰。家中,各色糖饼、肉菜摆满桌子。阳先群家里有4个孩子,丈夫身体不好。曾经,这个大家庭的日子只能靠丈夫打零工和采摘茶叶支撑,日子一度窘迫。2019年8月,唐朝村建起“侗娘手工坊”,引导一批留守妇女抱团发展手工刺绣,招揽和承接刺绣订单。阳先群做梦都没想到,侗族女子世世代代都会的手艺,能为生活带来巨大改善,有时阳先群仅靠刺绣一个月就收入好几千元。如今,唐朝村大多数留守妇女都参与到刺绣产品制作中。
△唐朝村的侗族绣娘们。新华社记者林凡诗摄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曾经饮水难、出行难困扰着当地群众,贫困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四把镇棉花村村民吴增荣说,这些年,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大家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小洋楼,孩子不用爬山路上学了。去年,仫佬族实现了整族脱贫,罗城也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位于黔桂交界的河池市、百色市是广西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一些县创建“高铁无轨站”模式,开通班次公交化、运输直达化和时刻精准化的专线大巴,与就近高铁站无缝相连,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昔日封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已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靓丽名片。
2020年11月20日,随着广西最后8个深度贫困县被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个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告别绝对贫困。
△乌英苗寨的村民。新华社记者林凡诗摄
从前受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乌英苗寨40岁以上的妇女几乎没有上过学,也不会讲普通话,无法与外界沟通。2020年3月,乌英苗寨开办了普通话培训班,聘请返乡的大学生和志愿者,利用晚间空闲时间,为部分留守妇女提供普通话培训,梁秀前的母亲梁英迷也主动报名参加培训。
今年,梁秀前有了新想法,他打算从贵州引进一些养殖项目,扩充自己的产业。母亲梁英迷也变得爱说话了,每当有客人到苗寨,她都主动邀请客人到家里做客,打油茶、唱山歌。如今,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欢迎来到乌英,我们生活越来越好,我很开心,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