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晓简介
陈晓,1959年出生于上海南汇,早在1985年就进入家电销售行业,十年之后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上海永乐家电。1992年担任某国营家电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996年创建上海永乐家电,任董事长。
1998年,永乐果断确立“放弃批发、专攻零售”的经营思路,率先引进连锁经营模式;2000年永乐成为100%有公司管理层和雇员所有的公司。2001年成为上海最大的家用电器专业零售商。2002年永乐家电连锁规模扩展至江、浙等地多个城市,成功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之路。2004年底,永乐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士丹利,随后于2005年10月14日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市场。2005年7月,宣布以不高于1.4亿元的价格收购台湾灿坤在内地的半数门店。
在2006年7月国美电器宣布并购永乐家电后,陈晓出任国美电器总裁;黄光裕在新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1.2%,陈晓及其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为12.5%;两个曾经在中国家电零售业界分庭抗礼的竞争对手,如今成为了大小股东、上下级别隶属关系。2007年12月14日,国美宣布通过第三方机构收购大中电器。他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的掌舵人。2008年11月28日,陈晓被国美电器董事会委任为代理主席。
2008年1月18日消息,国美电器(00493,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黄光裕已于1月16日辞去董事职务,并终止董事会主席的身份。同时,陈晓接任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并兼任行政总裁,于1月16日生效。至此,黄光裕已全面退出国美电器管理层的工作。[1]
国美公告称,黄光裕现时无法履行其作为本公司董事之职务,黄光裕认为其辞去本公司董事职务符合本公司和本公司股东长远利益[1]。
黄光裕虽然不再担任国美电器任何职务,但是仍持有国美电器上市公司35.55%的股份,为国美电器的控股股东;黄光裕之妻持有国美电器上市公司35.55%的股份;陈晓则持有国美电器上市公司7.28%的股份[1]。
2.陈晓的人生“围城”[2]
人生
陈晓(1959年)出生在大跃进年代,1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大病一场,最后一条腿残废了。到10岁的那一年,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陈晓是兄长。高中阶段恰好是文革时期,“基本上没学到什么”,到恢复高考的时候,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被录取。
20世纪80年代,陈晓进入街道工厂工作。1985年,有一个机会,他进入了工业局的三产办。当时正是彩电热销的时候,需要凭票供应,或者是被搭配滞销商品。陈晓将滞销商品销售到外地,然后将彩电销售给市民。三产办一下就火了。到1990年的时候,当时的上海南汇县商业局将这位能人挖去经营家电,陈晓到任后,将原来的“南汇县家电批发站”改名为“永乐家电批发总公司”,之后担任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1993年的时候,陈晓再次遭遇人生重挫,妻子身患重病,四处借钱,负债40万元之后,爱人仍然过世了。很多年之后,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那时,我在永乐任常务副总,在别人眼中,我有着不错的前途。但是作为主要经营者,我感到很无奈的是,我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却很少。我连家人的不幸在经济上都无法去承受。”这一时期,永乐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8亿元,不过恰逢第一波房地产热潮,公司领导将资源投入到房地产,“如果没有那次冲动,永乐现在肯定是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了。”
到1996年,永乐家电限于困境。此时恰逢转制时期,对应陈晓有了一个选择。年底的时候,陈晓与46人集体离职,但是带走“永乐”的牌子,条件是放弃买断工龄的那一笔钱。上海永乐精品商厦、上海南汇精品商厦、上海永丰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体,与陈晓等12个自然人投资600万元共同成立了上海永乐家用电器联销有限公司,业务是批发家用电器。陈晓出资70万元,占股11.6667%。
同一时期,国内商业流通环节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计划经济的通过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到销售终端,突然转变成一个“全民经商”的时代。陈晓对此的理解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同短缺经济对应,而随着制造业的繁荣,传统模式缺乏存在基础,并且将之后的变化,总结为“春秋”和“战国”。
最初机制上的优势,使批发零售兼营的永乐,在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家电市场收获了第一桶金。与此同时,三家法人顾及永乐的高负债率,将股权陆续转让给了陈晓等人及职工持股会。这个时期,陈晓已经意识到,零售才这个行业的关键,同时期,国美和苏宁都已经起步,并且动作迅速,1998年起,永乐逐渐放弃批发,开展连锁家电卖场业务,当年实现销售额4亿元。
1999年,永乐租下新大陆店铺,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开办上海首家家电大卖场,该店销售额后来高达10亿元。那年新的问题是,包括一名副总经理在内的七人离职而去,既然已经实现了回报,就不再愿意承担未来的风险。陈晓对媒体表示,那是一次“小富即安的思想暴动”,其实他理解,每个人都已经承受了三年的压力,并且在永乐的再造中发挥了作用,他将“永远感谢他们” 。
新上海商人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零售的真谛就是精打细算。”
最初的时候,陈晓租下了一些旧厂房仓库,然后再将外墙当广告幕墙卖掉,这部分收入几乎可以冲抵租金。
当时流通业还有一个现象,经销商向生产厂家进货,厂家会根据销售业绩,给经销商返还部分款项,商业上称之为“回佣”。2004年8月陈晓在参与《中国经营者》节目时解释:回佣的规模是按照你本身采购规模的基数来计算的,逐渐往上提升,把销售规模做大,做大以后,可以从上游获取更多的返利。“实际情况最后变成说,采购价格,往往就是你的零售价格,甚至会更低,所以规模就变得十分重要。”
2000年,永乐发动涉及众多商品的价格战,当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在上海家电市场的份额达15%,成为上海家电市场的领跑者。虽然规模激增,但是陈晓仍然花钱仔细,他将管理总部设在上海郊区的南汇区周浦镇,当时买地花了600万,盖楼花了不到400万。陈晓自己则表示沃尔玛也将总部设在乡间。
2003年国美销售额为177.9亿,门店数为139家;苏宁则为120.9亿和148家。对应永乐的数据为销售额87亿和门店55家,排第三。与“美苏”的全国布局比较,永乐被认为,只在上海周边地区发展,显得多少有些保守。对此,陈晓回应:我们强调有效市场规模,比方我们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今年一到六月份,2004年,永乐在上海的销售规模等于国美的北京加天津,加上海加广州,加深圳加成都,六地区的销售总和,那么这个背景就产生了一个同样销售规模,需要的成本一定不同。
虽然排位老三,但从2002年开始,永乐却被业内公认,是利润最高的家电连锁企业。换句话说,永乐用一半的规模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永乐可能最早尝试,我们在做家电的同时,怎么样考虑家电商品销售模式的商业模型的转变。”2002年,中国联通推广CDMA手机,最初市场回应并不特别积极,陈晓抓住机会,永乐用批量方式低价购进CDMA手机,以“超低价”捆绑上一定量的话费一起销售,联通则把用户每个月话费的部分“返还”给永乐。永乐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无线增值服务商,2003年永乐从这项合作中获利超过一亿元,占全部利润的一半。
陈晓将这一实践总结为,从卖商品到卖方案:更多的高端消费者,并不是说他对某一产品的需求模糊,而是对他整个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模糊,所以我们感觉到,这个卖解决方案的未来空间很大。
此外,陈晓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3C,他认为,传统家电市场增速太慢,一台冰箱更新周期大约6年,一台彩电8年。对应,手机平均更新周期16个月。“每年上海市场销售手机400万部,这是传统家电不可企及的一个数字。”
还是在2002年,陈晓和北京大中电器,以及青岛亚泰、河南通力等16家中小区域家电连锁企业,合资成立了“中永通泰”家电集中采购公司,以集中采购体现规模效应。事实上,永乐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从“中永通泰”采购上的利益有限。陈晓解释,家电业走向整合属大势所趋,但是各家仍有不同认识,如果能建一个合作的氛围,有利于未来进一步合作。
2005年1月,摩根士坦利和鼎晖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当时永乐家电20%的股权。鼎晖中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出资设立,其前身是中金的直接投资部。当年10月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公开发售获134倍超额认购,募集资金10.26亿港元,上市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及嘉诚亚洲。不过,10月14日永乐电器(0503.HK)上市首日收报2.375港元,较招股价上升5.56%,表现平平。
之后,陈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控股问题时说,“57位高管可根据股权比例享受分红等经济利益,但他们掌控53.78%永乐股权的表决权,完全归于陈晓一人,这一点不可撤消。”中国永乐则控制上海永乐90%的股权,上海永乐另外10%的股权则由管理层持有。
事实上同摩根士坦利有一个所谓“对赌协议”:到约定年限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投资机构转让的股份最多将达到9394.76万股,这相当于永乐上市后已发行股本总数的约4.1%。而且,利润不包括上海永乐房地产及非核心业务的任何利润,不计任何额外或非经常收益。
国美总裁
2006年4月21日晚,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面对媒体宣布,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和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已经签署协议,双方将实施全面战略合作。接下来,宋红表示,在约定期限内,将通过股权置换方式实现大中与永乐的股权合并,双方将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合并。“根据2006年的销售计划,这个数字将达到300亿-400亿的规模,能否与国美、苏宁抗衡,各位应该很清楚。”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另一个领域的分众传媒与聚众传媒的合并。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连锁30强”,国美、苏宁、永乐当时的销售额分为498亿元、397亿元、152亿元。虽然永乐和大中合并之后,规模可能仍是第三,但是由于两家在北京和上海的优势,将对连锁家电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006年7月17日上午10点,永乐电器(0503.HK)开市5分钟后突然宣布停牌,“等待影响股价消息公布”。然而此后并没有对应的事件发生,业内传陈晓下午开会,“人家要欺负我们,而我们自己要争气。”不过,在一天之后,国美终于也宣布停牌。7月25日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国美电器(HK.0493)与永乐电器(HK.0503)正式启动合并。国美以“换股加现金”方式,国美电器将以1:3.08的比例置换永乐电器全部股份,并向永乐股东支付4.09亿港元的现金,总对价总额为52.68亿元。至于黄光裕为什么要推迟一天停牌,业内颇多遐想。
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中,黄光裕担任董事长,陈晓则担任总裁。黄光裕在新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1.2%,陈晓个人持股为3.5%左右,代表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为12.5%。陈晓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过多地考虑股东利益,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那根本不可能合并。”他进一步称,“只要是合并,一定有利益差异,不过,我和黄光裕有着一个共同的未来发展愿景,基于此的未来利益,自然远远大于眼前利益。” 黄光裕则称,“此前多年,国美都在寻找CEO,不过一直没找到合适人选,陈晓刚好是今后新公司CEO的最佳人选。”
黄光裕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细节:我真是没有想到,明明是陈晓主动先开口提出合并的,但是,在谈判过程中,陈晓却总不愿让步。“不是我无能,是陈晓太狡猾。” 并称是,“是我做生意以来最艰苦的一场谈判”,强调,最终达成是“双方志同道合和惺惺相惜”。
2006年11月30日黄光裕和爱人杜鹃进入永乐董事会,永乐原来的所有执行董事除陈晓之外则全部辞任,陈晓表示,他们去“学习”一段,以后仍有可能回来。有一种说法,陈晓在公司上市后,伴随公司扩张遇到的一些问题,之前同摩根士坦利的对赌协议,变成了经营上的制肘,于是决定联手大中来赢得这个游戏,但是商务部了暂停内地公司持有境外上市资产审批,因此合并要推迟一年,这样一来,之前的计划就被打乱。此后同国美的合作就变得合乎逻辑。
在国美公布的决策体系中,董事局主席、集团总裁、决策委员会和常务副总裁属决策体系。黄光裕负责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陈晓负责具体的企业运营,总裁与常务副总之间设立的决策委员会,主要对日常决策负责。因此舆论总结,陈晓陷于原国美高管的重围之中,所谓“最孤独的总裁”。
当然还有冷眼旁观的大中,2006年7月在消息披露之后,大中对媒体表示:“大中电器与永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常推进。目前,鉴于永乐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大中电器与永乐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待重新协商。”
2500亿
2006年11月22日,国美永乐合并成功庆典峰会在北京举行,黄光裕宣布,国美永乐正式合并成功,拥有900家门店的国内最大家电连锁集团新国美集团正式成立。
新国美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保持平均40%以上的复合增长,争取2010年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0%。到第五年将占领国内25%的家电市场份额,约2500亿元的销售额,这相当于百思买2006年在全球的销售规模。其中,2007年,新国美集团将完成全国渠道网络布局,争取实现销售额突破1000亿,力争达成利润23亿以上。陈晓表示:“我的任期没有目标,如果能够达成企业的目标,我就一直在这个位置,达不成这个目标,我就应该下岗。”
在数月之后,陈晓看起来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在2007年5月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时候,他说:“刚来北京的时候,吃饭都不适应。但现在我不仅在北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饭馆,而且每天在公司吃的饭是黄总家里做的,我发现潮汕人的饭菜口味和上海还是很相似的。”
作为陈晓和黄光裕彼此默契的一个证明,上任后不久,陈晓即停下了之前,国美希望往高端方向发展的“鹏润电器模式”。对此,陈晓解释说,“如果真的要开辟一家专门的高端概念店,也不需要1.5万平方米那么大的面积。”
三季度后,陈晓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就“军令状”的问题表态:整个集团的业绩目前还不能对外公布,不过今年1000亿的目标完全可以完成。
同大中之间的问题仍然持续着,陈晓认为与国美的合并并不影响同大中的合并,而大中方面则不愿意充当新国美的一个次要角色。2007年10月23日,大中电器宣布与永乐依法解除合约,同时称已向贸促会递交仲裁申请,永乐需承担违约责任,不再返还此前永乐支付给大中的1.5亿元定金。不过,接下来有了戏剧性的变化,11月底,业界普遍传闻苏宁并购大中已是时间问题,之前的2月,苏宁与大中就达成了初步协议,约定收购价格是30亿元。不过之后双方一直未能定论,关键无疑还是价格方面难形成一致。
12月12日晚苏宁电器(002024.SZ)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大中电器。12月14日晚间,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将以36亿元的价格通过第三方收购大中电器,并且全面接管大中电器的业务。之后,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5.6亿元,成为国内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的纳税人,比2007年度青海省全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4.17亿元还多1亿多元。张大中则对媒体回顾28年前,他在甘家口一家农贸市场里卖出了8个自制的落地灯,他缴纳了自己的第一笔税款,计2.4元。
陈晓对大中一贯的兴趣有其理由,事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他解释了大中的潜力:大中的销售能力在北京很强,但获取供应商的能力比较弱。如果把国美的销售政策嫁接给大中,将能提高其盈利空间。我们还发现大中一直注重前台建设,后台共享资源少,导致管理成本比较高,无法进行摊薄。
当然,此后,陈晓就必须代表国美来回答有关市场垄断的问题,当然他早已有备而来:目前中国前五名家电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不过25%,而全球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25%。除此之外,他还另有理论:欧美家电零售商品的毛利率大约在25%,而中国家电零售商品的毛利率只有15%。这中间10%到哪里去了……以往把费用花在进行终端投资,派驻促销员等方式,导致销售成本提高,消费者购买价格也高。
国美的并购步伐毫不犹豫,2008年2月14日,国美又间接拍得三联商社的10.6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6月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陈晓语出惊人,“今天的三联商社已经烂到头了”。他列举理由,“比如,把品牌使用权给了上市公司,但又不承诺独家使用。同时,三联集团控制了采购权、配送及售后业务”。他更进一步指责,“而且从国美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三联商社管理层改变了员工合同,提高薪资额度,加大费用额度,使得经营每况愈下”。
之后,三联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国美的表态“无理荒唐”。
在担任国美总裁后,陈晓频繁增持,甚至承接摩根士坦利同期的减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电话采访中,他表示,同对赌协议无关,协议早因完成设定收益结束,“我买进国美的股票,和你们在二级市场买进股票,本质上是一个道理,也是为了低买高卖,使自己的资产升值。”
责任
2008年11月28号,在传闻数天之后,国美电器发出公告,公安局已口头知会公司,国美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刑事案件,目前正在接受公安局调查,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陈晓已获委任为代理主席。
公告称,经过初步核查,目前没有发现集团资产和资金被挪用或占用的情况。陈晓、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副总裁魏秋立将组成决策委员会,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和重大管理决策。之后陈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董事会新的委任,深感责任重大,目前正以积极的行动,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式来管理国美。“我想强调,据目前公司所知,国美电器与针对黄光裕的调查并无任何关联,我们也没有受到任何有关部门的相关问询。”
陈晓表示,国美电器通过22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器连锁企业,他本人有信心带领管理团队,维持国美电器的业务稳定发展,并保持和提升在行业的领先地位。陈晓同时恳请社会各界对国美的社会贡献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年初在接受一网站,以和谐为主题的访谈中,陈晓指出:我们每一年的税收都是几十亿的额度去实现的。另一方面,我们消化的员工的数量,我们间接的直接的员工大概有三十万之多,这样的数字也为社会就业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11月29日《信息时报》刊载《专家称国美若瘫痪将带来七大负面影响》一文,文中称:如果国美不稳定,有可能导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1个百分点,加大金融风险。文中甚至于认为:金融体系的任何细微动荡都可能引起对社会的负面的“蝴蝶效应”,整个社会的消费信心将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是对应于全球经济环境,一家庞大流通企业的变化确实值得警惕。
12月9日《上海证券报》刊载《后黄光裕时代国美仍将姓“黄”》一文,文中援引分析人士的理解:对陈晓来说,或许更多的是在承担着“救火队员”的职责。理由是,陈晓虽然经过多次增持但其目前的持股比例仍仅为7.28%,将管理权托付职业经理人可能性仍较小。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援引一业内人士的话:如果黄光裕无法遥控国美,那目前国美大权必然落入王俊洲、李俊涛和黄秀虹三人手中,前两人是国美的老臣,后者是黄光裕的胞妹。而陈晓仅仅是顺次接班,以免震荡。
此后,新闻稿《陈晓主持国美22周年庆典采购会 采购金额306亿》出现在众多网站,文中称:海尔、三星、西门子、戴尔、惠普、索尼、摩托罗拉、索爱等30多个核心供应商老总已经纷纷致函至国美电器总部,表示支持国美电器22周年庆典。
《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花旗的报告:国美的抵押存款占应付账比率由今年第三季的53%上升至目前的60%-65%。此前,国美的抵押存款占应付账比率最高时为2006年的80%。陈晓承认,部分银行,尤其是小型银行因为黄光裕被查事件而态度转向审慎。
陈晓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国美目前与供应商的业务往来正常,预计要维持到2009年的业务协议应该没有大问题,“但未来在向供应商争取更好的协议条件时可能会遇到压力。”花旗下调国美的投资评级,从“买入”降为“沽售”,目标价为0.6港元,对应国美在11月24日停牌时的股价为1.12港元。
国美长达两个月的店庆促销活动仍在延续着,12月8日,北京国美总经理闫小兵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称,22年来我们服务了8000万人次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