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论

1.要素禀赋论概念

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简称H—O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进出口类型。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2.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与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是赫克歇尔首先提出来的。俄林创立了要素禀赋论。萨缪尔森则发展了赫——俄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1919年,赫克歇尔在纪念经济学家戴维的文集中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为俄林所接受。1929-1933年,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都力图加强对外倾销商品,同时提高进口关税,限制商品进口。对此,瑞典人民深感不安,因为瑞典国内市场狭小,一向对国外市场依赖很大。在此背景下,俄林继承其师赫克歇尔的论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深人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原因,创立了要素禀赋论。而在美国经济由中盛走向极盛、再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1941年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W.F.Stolper)合著并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的观点。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国际要素价格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发展了要素禀赋论。

3.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要素禀赋论以生产要素、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要素丰裕程度等概念表述和说明,掌握这些概念是理解要素禀赋论的关键。

4.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

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这一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而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用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比例增加,意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5、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尽管是自由贸易,两国仍然继续生产两种产品,亦即无一国是小国。

6、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若用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则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

7、在两国的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市场上,竞争是完全的。这是指市场上无人能够购买或出售大量商品或生产要素而影响市场价格。也指买卖双方都能掌握相等的交易资料。

8、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转移的。这是指在一国内部,劳动和资本能够自由地从某些低收入地区、行业流向高收入地区、行业,直至各地区、各行业的同种要素报酬相同,这种流动才会停止。而在国际间,却缺乏这种流动性。所以,在没有贸易时,国际间的要素报酬差异始终存在。

9、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这意味着生产专业化过程可持续到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为止。

10、所有资源被充分利用。

11、贸易是平衡的。

5.要素禀赋论

6.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国际贸易论简评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是在比较利益论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有其合理的成份和可借鉴的意义。大卫·李嘉图及穆勒和马歇尔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俄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研究更深人、更全面了,认识到了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他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实用价值,例如,关于国家间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一国某种生产要素丰富,要素价格低廉?出口该要素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某种生产要素稀缺,要素价格昂贵,进口这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对本国有利,出口这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则没有比较利益,这些观点或结论既有理论意义,也有政策意义。

但是,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就技术而言,现实是技术不断进步,而进步能使老产品的成本降低,也能产生新产品。因而会改变一国的比较利益格局,使比较优势产品升级换代,扩大贸易的基础。再拿生产要素来说,远非同质,新旧机器总归有别,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也不能相提并论。再看同种要素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全然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所指出的那样会随着商品价格均等而渐趋均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人工资的悬殊、利率的差距,足以说明现实世界中要素价格无法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