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绿色文化
“绿色文化”是指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进行的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
绿色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说,绿色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包括采集一狩猎文化、农业、林业、城市绿化,以及所有的植物学科等。从广义上讲,绿色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包括持续农业、生态工程、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教育、绿色文学等,也包括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生态学的理论和原则是绿色文化的精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绿色文化研究的核心。
2.绿色文化的特点
绿色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绿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绿色文化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人的身心和人类社会这三大系统的动态和谐发展,以及人类主客观两个世界优化与美化的文化。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方方面面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是追求生态和谐、人和自然和谐、人们心态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
2.绿色文化的本质是绿色文明。绿色文化有四层含义:①生态的概念,包括环保、生态、无污染、无公害等;②和谐的概念,包括自然、和谐、协调、互动等;③成长的概念,包括生机、生长、生命、活力、可持续发展等;④和睦的概念,包括友爱、理解、宽容、善意、和平等,这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并进的文明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3.绿色文化由三部分组成。构成绿色文化的三个部分是:①生存方式,即自然禀赋、绿色生态,是一种自然资源;②生产方式,是我们的绿色产业;③文化选择。即与绿色禀赋和绿色产业相适应的“绿色文化”。三者之间,绿色经济是基础,“绿色文化”是灵魂,绿色环境是特质。“经营绿色”的战略,就是以保护和发展绿色环境为基础,以创建和发展绿色产业为中心,以构建和发展“绿色文化”为动力。
4.绿色文化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大动态和谐。提倡人际间的理解、支持、宽容与友善,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强调的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强调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实现最好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绿色,意味着勃勃生机,旺盛的活力,无污染,欣欣向荣的发展。绿色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社会文化。
5.绿色文化与科学创造紧密相连。持续发展的全球新文明,要以科学创造为动力,而缺乏环境的和谐、人际的善意、主体的协调,科学创造就失去了依托、条件和动力。人们就不可能真正地从事科学创造,科学创造——这一知识经济社会进步的动力——需要引入绿色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原则。绿色文化有可能使传统的人文文化和科学在新的高度重组与统一。
3.绿色文化主要表现
绿色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思想。绿色思想是建立在充分认识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基础上的思想意识。绿色思想认为,一个物种主宰世界的自然史是最不稳定的自然史。在人类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人类终于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们必须放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黑色”工业化道路,走一条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现代化道路,用“绿色”文明取代工业主义的“灰色”文明。2.绿色科技。绿色浪潮的兴起加深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思考,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一定财富的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如“六六六”、“DDT”杀虫剂的发明和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或创造的财富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科技是“反生态”的、“反绿色”的,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科技是绿色科技。
3.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指符合“环境标志”要求的产品。环境标志标准对绿色产品在环境保护、资源消耗、人类健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保护环境的绿色冲击波。
4.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是多重的,它包括:①人类的消费活动无害于环境;②人类的消费活动应做到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和综合利用;③人类一切消费活动应符合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不能因畸形消费而破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绿色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青睐。
5.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一种不产生垃圾的包装。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在生产环节中就考虑包装品使用后能够尽快回收而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6.绿色住宅。绿色住宅是符合生态要求且不污染环境、不危害人体健康的住宅,它是生态学、建筑学和园林学相结合的产物。
7.绿色文学。狭义讲,绿色文学是以描写自然、歌颂绿色、激发与引导人们向往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文学作品,如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出于对绿色生命的热爱、将自然品格视为人类道德品格的母体、将自然之物人格化。广义讲。绿色文学是以反映社会环境问题、抨击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提高人们的绿色意识、倡导生态平衡、宣扬绿色文化的文学作品,如R·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等。绿色文化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因而围绕关注绿色文化而创作的绿色文学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绿色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
绿色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先由国际保护同盟提出,该同盟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持续利益又能保持其满足后代人需求与欲望。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为世人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性、资源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呼吁人们放弃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要求人类在生产中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准确反映了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学的发展观。这样,就把以人为主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染”上了“绿”意,并使绿色文化获得了价值尺度。因此,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推动了绿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绿色文化更深刻的内涵。
4.绿色文化与生态学
生态学理论强调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物种间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和谐、高效、有序的特征。生态学理论认为,有人类参与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处于复合生态系统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但是,无论人类改造自然的欲望和能力有多大,都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理论,都必须而且应该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把人降到一般消费者的地位、强调“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协调。因此,人必须将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相统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上,形成“文明的生态观”。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因此生态学理论关于人居生态系统的阐述与绿色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吻合。绿色文化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为绿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绿色文化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