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时间序列分解法
时间序列分解法是数年来一直非常有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谱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傅立叶级数分析等。
2.时间序列分解法的进一步说明
1. 居中移动平均数
为了求得移动平均数MA,上面我们是将相邻的4个原始数据相加取平均得到一个数,这样在表4.5的第三列中就少了三个数据。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最初的四个数据被平均时,它们的平均数应该置于何处?严格讲应该放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中间((1+4)/2=2.5,第2.5个季度)。其余数据取平均时也有类似的问题。但实际数据是表示各个季度而不是半个季度的,这里我们只好将平均数放在靠后半个季度的地方。假如对平均数再取平均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如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的平均数2741.34是指第2.5季度,而第二季度至第五季度的平均数是指第 3.5季度,则它们的平均数就是指第3个季度((2.5+3.5)/2=3)。称如此的平均数为居中移动平均数,于是居中移动平均数比原始数据少四个(首尾各两个)。
现在,实际值除以居中移动平均值所得的比率(还是S×I)也可以用来计算季度指数,具体的与上面所述完全一样。这样求得的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20,109.44,75.37,103.17,其和为400.18,非常接近于400,这是因为移动平均数居中的缘故。
2.分解法的改进
在上面所叙述的分解法基础上,我们也可作一些改进,如:
1) 修正原始数据中工作日或营业日的差额。由于各个月度(或季度)的工作日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会影响到销售额或别的所要预测的变量。因此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校正。如对月度数据的校正可通过原始数据乘以30对工作日的比率来进行,即将各月度的原始数据折算到工作日均为30天的统一情况。
2) 利用统计方法来淘汰极值(即修改或舍去超出标准差的三倍范围的数值),在分解法实施之前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3) 按上一节求得的季节性指数还可进一步改进,并进行动态的调整,因为实际上季节指数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亦是一个变化的时间序列。
还应注意到用分解法进行预测时,循环因素的确定是最为困难的。如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应具备足够数量的历史数据,以使管理人员了解循环模式是从哪里开始重复的,必要时可用图表方法来帮助确定。由于循环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按照管理人员的判断对循环模式作一些调整无疑是必要的。
在前面的两个子节中,我们是以周期为4的季度数据的一个例题来说明分解法的分解步骤和预测程序。对周期为12月度数据、周期为7的日常数据等其它情况,运用分解法的程序完全类似,在此不再举例讨论。
分解法能帮助解释历史数据为什么变化,能使管理人员分别预计各局部模式的变化。这些局部模式不仅能用以预测,而且也可用于管理之中,再加上它容易被管理人员所理解,因此分解法在直观上吸引了许多管理人员的注意,从而被大量的用于实际问题的预测。经过成千上万个时间序列的反复检验,分解法被证明其效率和准确性都是较高的。当然这种证明是经验的而非理论的,这也是它的主要缺点。它不能用统计的方法来检验,也不能建立置信区间。实际上,分解法仅适用于那些季节性较强的中期预测、短期预测,当预测目标受外界干扰较大时,其预测能力会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