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

1.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在人主动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的控制调节作用。

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

2.意志力的培养

1、积极主动。主动的意志力能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在遇到阻力时,想像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就能坚持到底。

2、下定决心。

美国罗得艾兰大学教授詹姆斯·普罗斯把实现某种转变分为四步:

  • 抵制——不愿意转变;
  • 考虑——权衡转变的得失;
  • 行动——培养意志力来实现转变;
  • 坚持——用意志力来保持转变。

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规定期限。

3、目标明确。普罗斯教授曾经研究过一组打算从元旦起改变自己行为的实验对象,结果发现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其中一名男子决心每天做到对妻子和颜悦色、平等相等。后来,他果真办到了。而另一个人只是笼统地表示要对家里的人更好,结果没几天又是老样子,照样吵架。

4、权衡利弊。

5、改变自我。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愿望。道理有时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激发起来时,自己才能真正加以响应。

6、注重精神。大量的事实证明,好像自己有顽强意志一样地去行动,有助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顽强力的人。

7、磨练意志。早在1915年,心理学家博伊德·巴雷特提出一套锻炼意志的方法。包括从椅子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然后一根一根地装回盒子里,他认为,这些练习以增强意志力,以便日后去面对更严重更困难的挑战。巴雷特的具体建议似乎有些过时,但他的思路却给人以启发。例如,你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干的事情,并下决心不办好就不吃午饭。

8、坚持到底。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其中含有与困难作斗争并且将其克服的意思。

9、实事求是。

10、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是在逐渐积累的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抢购失败,必须找出使自己斗志涣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11、乘胜前进。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也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3.意志力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在遇到挫折时,意志力强的人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已的心理和行为,面对现实,找出失败的原因,施展所有的本领来对付困难,善始善终地将计划执行到底,直至目标实现。

意志力强的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都较强,并能将挫折进一步转化为促进目标实现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进自已的自信心。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缺少信心和主见,对自我的控制和约束力较差,在遇到挫折时,容易改变行为的方向,容易回避现实,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其结果不仅严重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进一步降低自信心和降低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甚至出现意志消沉和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