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饷概念
2.差饷历史
3.差饷估值
差饷的征收及估值由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负责。差饷的计算,是先由差饷物业估价署为每项物业计算应课差饷租值,应课差饷租值的定义,是估计物业在指定估价依据日期作出租用途时,可取得的合理年租金。应课差饷租值是参考同区类似物业于估价期间租金的市价,按照物业的面积、位置、设施、质素及管理水平等进行调整而计算。假如楼价上升,租金会跟随上升,应课差饷租值亦会随之而上升。物业的应缴差饷则是以应课差饷租值乘以一个百分比的差饷征收率计算(2006-2007的财政年度仍然是5%为差饷征收率),再分四期缴交。
4.差饷缴交
香港所有地产物业,包括私人物业及公共房屋,均须根据香港法例第116章《差饷条例》评估差饷,但建于新界乡村的村屋,及由新界原居民拥有的丁屋,则可获豁免缴交差饷。自住物业的差饷由业主缴付,如果物业是出租,缴交差饷的责任则由双方所订的租约条款决定,一些租约指定由租户缴交,另一些租约则可能在租金中“包差饷”,即由业主缴交。缴纳者如认为应课差饷租值比市价为高,可向差饷物业估价署提出反对。差饷每年分4季预缴,每季初,估价署会对物业发出征收差饷通知书,差饷的最后缴交日期,则为每季的首个月月底(1月31日、4月30日、7月31日及10月31日)。
差饷约占政府总收入的5%。在2005年至2006年财政年度,估价册约有220万项估价,单位总数约有283万个。2005年至2006年度,差饷征收率为5%,估价则以2004年10月1日的租值为依据。
5.差饷宽免
政府曾在2001年、2002年的施政报告及2003年沙士爆发期间,宽免所有物业的差饷,以纾缓香港市民当时面对的经济困境。2001年及2002年宽免第一至第四季度的应缴差饷,以每户2,000港元为上限;2003年则宽免7月至9月季度的差饷,住宅物业宽免额上限为1,250元;非住宅物业上限则为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