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经济圈

1.什么是东北亚经济圈

  东北亚经济圈是指由中国的东北三省(也包括中国内蒙古的东部地区)、俄罗斯远东以及日韩(也包括蒙古国的东部地区)等国家和相关地区之间,围绕诸多领域所开展的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圈。

2.东北亚经济圈的提出和成果

  “东北亚经济圈”概念最早由日本的一些研究学者和机构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真正意义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在本世纪初随着中俄两国开始开展大规模区域经济合作后,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00年后,随着俄罗斯国家战略东移,中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

  在环境合作方面,中国政府分别与日、韩、俄、蒙签署《环境保护合作协定》,在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并针对东北亚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环境技术合作、自然环境状况评价等合作。2003年,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提出,东北亚地区要进一步建立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并就东北亚地区的水和大气污染、沙尘暴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建立一个地区性环境监测网络。迄今,东北亚国家之间环境合作的绩效已经显现出来。

  在金融合作方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8年12月10日,在全球金融海啸爆发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央行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定期召开行长会议,并就区域经济金融形势和共同关心的有关央行的议题交换意见。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双方可在上述规模内,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协议的实施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12月18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三国领导人就加快扩大区域性货币互换体系以及尽早对亚洲开发银行进行增资达成了共识。2009年9月2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时也表示,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有利于经济复苏,俄方愿同中方就国际金融合作加强协调与合作。

  在能源合作方面,随着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升,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都在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非常迫切,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东北亚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08年6月中俄日韩蒙五国在日本举行能源部长会议,就进一步加强投资和节能、替代能源以及市场透明等问题达成共识。同年9月,在长春举行的第四届东北亚博览会上,中、俄、朝、韩、日、蒙等东北亚国家的政府高官再次聚集一堂,商讨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共同应对棘手的能源问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表示,能源资源合作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中国愿与各国深化能源的互利合作,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等重大能源合作项目建设,推动建立清洁、经济、安全、可靠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2009年12月28日,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的科济米诺港石油储藏和海上出口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第一艘出发的10万吨油轮将石油运送至中国香港。科济米诺港的启动,是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重要一步。此外,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还体现在电网建设上。2008年3月,中俄能源合作在跨国输电项目上也开始“破冰之旅”。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国家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共同签署了“深化合作备忘录”,逐步实现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电网互联,将俄罗斯丰富的水电向中国输送。不仅如此,俄罗斯电力专家正在研究西伯利亚电网与中国东北和朝鲜,并通过朝鲜与日本电网互联,形成东北亚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