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万趣娱乐下载-我们的传家宝丨老西藏精神~

来源:网络 2021-04-02
我们的传家宝丨老西藏精神~

从拉萨河谷到羌塘草原,从阿里高原到绿海林芝……今天的西藏,风景优美,人民幸福,被称为“雪域天堂”。

“雪域天堂”的人民有一个共同心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代驻藏部队官兵、援藏干部等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伟大历程中,孕育传承了“老西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这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在座谈会上为 “老西藏精神”作出新的时代注解。

“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1950年3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在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上发出铿锵誓言。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农奴,十八军指战员背上装备,爬雪山、涉激流、忍饥寒,历时一年零九个月,胜利进藏。

△进入拉萨的十八军官兵风餐露宿。

进藏的路途,既险又苦。“我们从昌都到拉萨,走了一年,在食物严重匮乏的条件下,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主要靠野菜充饥,一人一年要挖400公斤的野菜。”进藏部队老战士、84岁的吴晨老将军回忆说。

十八军进驻西藏后,全军积极响应军委“向荒野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号召,立足高原,在拉萨河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很快得到群众认可。

十八军将士与西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胜利完成进军、筑路、生产等任务的过程中,孕育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增进了民族团结,演绎了鱼水之情。

70年来,西藏的变化翻天覆地,“老西藏精神”历久弥新。

年仅49岁就因公殉职的张贵荣将军;主动请缨援藏,填补了西藏生态学植物学空白、培养出西藏大学第一位植物学博士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官兵和藏区群众服务的“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一代又一代援藏干部、一批又一批驻藏官兵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援藏专家和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探讨病人术后康复情况。

近年来,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加强人才和技术援藏的要求,“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工作深入开展,多批援藏医疗队相继奔赴西藏。

高寒缺氧让医疗队员们时常感到不适,很多医护人员刚开始查房时从病房一头走到另一头就要歇好几次,大口喘气以尽量保持声音平稳。艰苦的自然环境、与家人分离的忧伤,考验着队员们的意志力。他们坦言,在西藏工作苦,但一点都不后悔。

发扬“老西藏精神”,援藏干部和驻藏官兵给西藏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新的气息。

20多年来,17个对口援藏省(市)及16家对口援藏央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从给资金、建项目,到培育产业、经济合作、技术支持,推进西藏与全国同步发展,为西藏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交出经得起检验的高原脱贫答卷,注入动力。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直属系统选派干部120多人次,选派援藏教师2400余人次,支持西藏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北京、上海、广东等17地的援藏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为雪域高原播下了优质教育的种子。

从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到一望无垠的藏北草原,从千沟万壑的藏东乡村到遥远壮阔的“天上阿里”,电网一米一米延长,生活一天一天改变。在海拔5000多米的电力天路建设现场,在条件艰苦的农村电网应急抢险一线,处处都有援藏“供电人”忙碌的身影。

援藏“通信人”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奉献,为信息“天路”保驾护航。如今,西藏99%的行政村已经用上4G网络和宽带。5G通信技术也正在雪域高原普及,在医疗、旅游等多个行业实现应用。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拉水、挑水到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从曲折泥泞小路到越织越密的高原路网,西藏百姓亲历了发展跨越。

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弘扬,“老西藏精神”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幸福的格桑花在西藏遍地开放。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