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记者 杨崇)小米集团(01810.HK)终于官宣造车。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由雷军亲自挂帅。首期投资为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额将达100亿美元。
(图源于小米集团公告)
30日晚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称,“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作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截至31日收盘,小米集团报25.75港元/股,上涨0.59%。
多次传言后,终确认造车
2020年底以来,市场频传小米造车。
2020年底,小米曾发布一张“造车,我们是认真的”海报,引发市场猜测,后被证明实则为小米玩具电动车海报。
2021年2月,市场又出现小米造车传闻,随后小米发布澄清公告称,“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就在小米官宣造车前一周,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将与长城汽车联手造车。但随后,小米总办副主任、原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在微博上回应称,“完全扯淡的假新闻。”同时,长城汽车也发布公告称,新闻报道并不属实,未与小米进行谈判生产电动汽车。
(图源于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
其实,小米在汽车领域早有布局。此前雷军曾两次拜会马斯克;创立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蔚来、小鹏;以及申请了与汽车相关的多项专利,包括定速巡航、车辆操控、导航等。
雷军称,在小米董事会建议研究电动汽车前景时,其内心非常抗拒,并担心,“我们花了5年做手机,现在手机的仗还没打完,造车会不会分心?”
据悉,2021年1月15日,雷军正式带领小米团队展开汽车调研。75天内,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和2次正式的董事会。
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亏得起”的小米造车为哪般?
HIS Market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智能汽车渗透率将提升到60%;其中,中国市场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同时,依照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5年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
目前,百度、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纷纷加入造车行列。
(图源于CFP)
从业绩看,小米集团2020年年报显示,总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小米营收构成仍以手机销售为主。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同时,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亿台,同比增长17.5%。
不过,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看,2020年手机市场出货量呈现缩减。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
对于造车,雷军表示自己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投资规模大,且需要3~5年才能见效,但小米已做好全力冲刺5~10年的准备。同时,雷军还直言,“小米亏得起”,其信心主要来自资金、研发团队、智能生态等。
具体而言,截至2020年底,小米集团现金余额为1080亿元;造车业务上,已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预计2021年再增加5000人;以及拥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完善的智能生态等。
光大证券研报称,智能电动车单车价值量更高,市场空间高于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家居类产品,有望大幅提升小米可触及的增长天花板,驱动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
浦银国际也表示,从长期看,小米进入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增量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