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两年多之后,深陷债务危机的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银翔)终于迎来新生机。
2月3日,北汽银翔、重庆北汽幻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北汽幻速)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召开,共有2326名债权人通过网络方式参加了会议,最终各表决组均高票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
据《财联社》报道,此次北汽银翔重整后的四方股东出资方式分别为:专项基金以12亿元的货币投资;银翔集团以4.87亿元的货币投资;合川交通公司及其持有重庆昌河公司以3.2亿元的股权投资;北汽集团及其所持有重庆昌河公司以发动机及整车技术产品等进行投资。
其中,专项基金是指在去年10月12日成立的重庆北汽银翔战略重组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启信宝显示,该基金合伙企业的两个大股东分别为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重庆民营企业纾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比例分别为74.8769%和24.9590%,认缴金额分别为9.123亿元和3.041亿元。股权穿透显示,该基金合伙企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国资委,综合持股比例为40.6591%。
专项基金股权穿透图(图片来源:启信宝)
从两年多前宣布工厂停工,到此次破产重整计划通过,北汽银翔此后还能否走出低谷,重回往昔辉煌?
债务问题出现转机
债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北汽银翔重组的难点。
公开资料显示,北汽银翔是北汽集团与重庆银翔实业集团合资成立的汽车整车公司,其中北汽集团持股约26%,银翔实业集团持股约61.4%,国开发展基金持股约12.6%。该公司创建于2010年,在2014年之前主要生产北汽旗下的威旺等车型,从2014年起建立幻速品牌,年销量一度逼近30万辆高点,成为车市黑马。但从2017年开始,北汽幻速品牌销量急剧下滑。
2018年,因一次长达三个月的员工“高温假”,北汽银翔危机全面爆发。2019年4月,多家北汽银翔经销商到北汽集团总部维权,欲讨回经销商向北汽银翔支付的数亿元预付购车款。2019年8月,重庆市政府和北汽集团签署北汽银翔战略重整协议。2020年9月,北汽银翔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21年2月,北汽银翔破产重整计划通过。
图片来源:北汽银翔官网
北汽银翔和重庆北汽幻速提交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北汽银翔总资产约69亿元、负债约85亿元;重庆北汽幻速资产约1.7亿元,负债约12亿元。对于经销商的债务问题,北汽银翔曾提出两个版本的解决方案,例如将所有欠经销商的资金打6折、分8年还清,第一年到第五年偿还6折后的利息,第六年开始偿还本金等,但均未获得经销商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整计划草案中将债权人分为四个组别:财产担保债权组、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及普通债权组。据了解,一名经销商作为普通组债权人,清偿方式为2021年支付20万元(重整计划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剩余债权本金从2022年起在每年12月31日前清偿,2022年、2023年各清偿10%。2024年清偿20%,2025年清偿25%,2026年清偿35%。由于普通债权尚不能全部清偿,故劣后债权不予清偿。
2018年10月,北汽集团、银翔实业集团、重庆市合川区政府曾联合向北汽银翔提供20亿元资金支持,但并未从根源上解决北汽银翔面临的难题。有观点认为,北汽银翔的偿债能力目前尚无法确定,能否如期按约还款还需时间观察。
全新品牌车型曝光
重整计划草案获得通过的同时,北汽银翔也在加快转型复产的脚步。
早在2019年8月30日,重庆市政府和北汽集团就已签订了推进北汽银翔战略的协议。根据双方协议,北汽银翔转型升级后,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金融,以及重要合作伙伴引进等多方面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在国家工信部1月11日公布的第34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北汽银翔申报了3款厢式运输车和3款多用途乘用车,所申请产品商标为“北京牌”。
从申报图片上看,几款车型采用的全新品牌LOGO有别于北汽幻速,车尾印有“北汽博腾”的车型品牌名和“阿波罗01号”“阿波罗02号”的车型名称。其中,阿波罗01号多用途乘用车与此前北汽幻速旗下的H6车型相似度较高。
北汽银翔最新申报的多用途乘用车(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北汽银翔也曾凭借“幻速”品牌,在SUV、MPV等多款乘用车型方面收获年销26.68万辆的傲人战绩。但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抽贷、工厂停工等负面因素影响,北汽银翔2018年全年仅销售了15.36万辆,同比下滑40.2%。2018年7月,北汽银翔工厂发出一则放假通知:由于经营困难,北汽银翔汽车全线停工待产40天。此后,北汽银翔陷入困境,进入长期停工停产状态。
据了解,北汽银翔重组之后将会成立“新项目公司”,并开启全新的品牌运营模式。但其所要面临的车市环境早已不同以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车企将遭受消费升级趋势下来自市场的更大压力。
而改组后,北汽银翔新公司能否如愿成为重庆市国资系统重要的汽车整车厂商乃至重庆市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仍待时间和市场的双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