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12月11日发表题为“强检变"弱检" 抗疫恐失效”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由于播毒者散入不同社区,几个屋邨和处所纷现小爆发,疫情变得严峻,当局终于出重手,对五个群组发出强制检测令,但能否有效阻截传播链仍成疑,一来没法掌握群组完整名单,难以追踪;二来若不同时实行"禁足令",部分居民可能"逃离";三来即使找到有关人士,也未必听话遵从。如果当局不能大大加强执行力,并建立高效的紧急行动机制,强检只会变成"弱检",没法发挥抗疫作用。
不禁足缺名单 "强"不起来
丽晶花园第六座昨有七人确诊,一人初步确诊,因有继续蔓延风险,当局将该座D单位居民迁到检疫中心隔离,同座其他住户则须强制检测。有专家指出,如只要求疫厦居民强检,而不同时强制留家"禁足",效果将大打折扣,因为部分人会为了避疫迁离,或不愿受检"逃走",流入其他社区,当局将难以追踪。
这情况也出现于葵盛西邨第八座,该座居民早在十一月底就有一批人确诊,但当局未及时出硬招,到感染个案增至二十二宗,才决定全座居民要强制检测,这段期间已有部分住户"出走",再没法寻找,而留下的居民不用"禁足",仍有可能离开。
虽然该座居民大部分愿意接受强检,但不排除一些人领了样本樽后,拒绝将唾液交回。事实上,其他强检群组确曾发生过这情况,有人漠视当局的短讯提醒,没将样本送还。
公共屋邨居民有住户登记,可以凭纪录寻找,其他如跳舞群组等,要掌握准确名单就十分困难,曾涉及活动的人士如果想逃避检测,可继续隐身,当局也奈他不何。香港出现疫情之初,有人提议效法内地"健康码",建立数码追踪系统,若某处爆疫,便知道谁曾在该处活动,但因政府考虑私隐问题,始终没成事,故现时要在茫茫人海寻找群组成员强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受"三无"所限 须重整心态
政府虽已采用了强检这"武器",却受限于"三无"——无禁足、无有效执法机制、无追踪系统,强检因而"强"不起来。如要修补上述不足,令强检起到效力,政府须积极研究对某些疫厦下封锁令,强制居民在一段时间内留在家中,同时进行检测,为此应动员衞生官员、医护、警队、社工和民政人员"联合作战"。至于追踪"漏网者",则是警队的责任,目前警队防暴工作大减,可以腾出更多人手参与抗疫工作。
抗疫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争,政府若不大力重整指挥、动员和快速行动的应急机制,继续现时温温吞吞的被动策略,恐怕难以控制疫情。内地一个事例,可作比较:早前天津滨海新区新增四宗确诊,该市调动六千多名公务员及七千多名医护,在"封闭社区"进行大筛查,于十天内为二百四十万人做检测,直至全属阴性后才解封。
香港未必要完全效法,但须有同样的"作战"意志和心态,动员所有力量打这场大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