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有观众需要讲解,来前台接待下吧。”2月18日10点47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员王长青接到前台电话。他关上电脑,快步从办公室走向前台。这位90后河南小伙儿,已连续两年春节坚守工作岗位,今年春节假期共工作了5天。面对观众,他收起疲态,露出笑容:“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近巴渝珍宝的故事。”
讲解“远古巴渝”展览时,观众对该馆镇馆之宝“鸟形尊”兴趣浓厚。这件文物呈鸟形,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件尊的身体上除了鱼嘴之外,没有其他的孔,因此没有实用性。据专家们考证,它是一件礼器,体现出巴人的审美情趣。”王长青用手指着这件艺术精品说,“它细密的羽纹上还镶嵌着绿松石呢!”听了讲解,有位观众惊叹道:“原来我们的先人想象力这么丰富。”
讲解完展览,王长青又匆匆赶回办公室,拿起一沓几十页厚的文件,逐条浏览。“博物馆今年上半年会举办一个原创临时展览,系统讲述巴国的历史文化。”他告诉记者,他和同事高洁届时将负责担任这一展览的讲解员。展览策展人提供的展览文本有2.5万字,他要将这些内容逐条消化,再根据内容撰写成0.6万字的讲解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给观众听。目前,展览文本已调整3次,这让王长青感到压力不小。
当天下午,王长青还向同事“取经”、阅读文物方面书籍“充电”。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巴渝记忆 重庆文脉——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书籍。他的家中,还珍藏了20余本文物方面书籍,他从这些书中感受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
王长青因热爱文博事业来渝工作。两年间,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这座城市的人们开朗、热情、乐观、包容,让他觉得像在家乡一样亲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眼中含着笑意,“同事们在工作、生活上都很照顾我,我觉得很温暖。”
新年新愿景。王长青说,牛年他希望到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重庆富有特色的博物馆和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等重要文物出土地参观学习,在行走中感受这座城市绵延不绝的文脉。他还要提升讲解技巧,有朝一日在博物馆中给家人分享他所热爱的巴渝文化,让家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做一名文化的传播者,我感到很自豪。”他信心满满地说。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迎昭 刘一叶
512543002021-02-19 07:05:00:0河南小伙儿在博物馆传播巴渝文化河南小伙儿在博物馆传播巴渝文化82195813原创艺术频道
http://i3.cqnews.net/art/2021-02/19/927e0e1c-597e-4e65-83f3-42c73e1e03df.jpg
http://i4.cqnews.net/art/2021-02/19/927e0e1c-597e-4e65-83f3-42c73e1e03df.jpg
http://art.cqnews.net/html/2021-02/19/content_51254300.htmlhttp://art.cqnews.net/H5/html/content_51254300.html重庆日报全媒体这位90后河南小伙儿,已连续两年春节坚守工作岗位,今年春节假期共工作了5天。1/enpproperty-->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