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骤雨停歇,浙江安吉余村隐在山间薄雾中,恰似一幅水墨画。走进“春林山庄”农家乐小院,赏景品茶唠家常,好不惬意。
“没想到总书记会来我们家,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山庄主人潘春林难掩内心激动。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考察调研,对当地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这里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举拨开当地曾经在“两山”选择中的迷思。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令当地干部群众深受触动和启发,彻底反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逻辑。多年来,余村矢志不渝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从蓝图变成现实。
寻回绿水青山
潘春林曾是余村矿山上的拖拉机手。当年矿山关停后,他开始借钱盖房开农家乐,还拆掉自家猪圈美化庭院。当时,看笑话的人不少:“看你这点钱,是要砸在冷水洞了。”冷水洞,是余村一个水库的名字,显然,大家还不看好“吃美丽饭”的前景。
没想到的是,农家乐生意红火得很。多年来,上海、杭州的旅游大巴一辆辆地往安吉来,尤其是节假日、周末,农家乐都不够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春林山庄只经营了9个月,客流量却不降反增,年收入有100多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潘春林坚信,有了总书记的点赞和期许,加上村民对美丽家园的守护,日子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给余村人“破了题”,更让余村“解了题”。余村对矿山清危复绿、复垦改良、涵养水土,用“遗址公园”取代坑坑洼洼的矿山,用乡间绿道替换泥泞的村路,把水泥厂旧址改建成田园观光区……从寻回绿水青山开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在余村重现。
“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重访余村时的叮嘱,让余村人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打通毛细血管
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经过前期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田园综合休闲区、余村公园等景点陆续落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5.5万元,较2019年有明显增加。立足大好局面,如何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通村民增收致富“毛细血管”?为此,余村又开启一场崭新的“美丽试验”。
从西安返乡创业的村民胡斌发现,游客在余村停留时间平均不超过2个小时,且集中在田园综合休闲区等村庄南面景点,很少踏入村庄内部,更别说留得住、多消费。他向村里建议,各家各户拆除高墙、打开庭院,整合村庄资源,让村民深度参与村庄经营。
从设想变成规划,从计划变成行动。去年4月,“开放庭院”专班成立,村里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团队,按照一户一规划要求,联动村里现有的59个产业,让每家每户都能参与乡村发展。镇、村希望实现“一户一品”“一院一景”,遵从村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激发村民创造性。
不到一年工夫,步入余村中心区域,家家户户的庭院已变得色彩斑斓、相映成趣。庭院间用步行道串联,游客穿行其间,一步一景,仿佛置身大花园中。
打破围墙,村庄更添欢声笑语。村民们在庭院里浇浇花、晒太阳,抬头就能和邻居打招呼。大家习惯傍晚走到庭院开放的地方,坐着一起拉家常。
“以前,村口也有这样自带人气、用来议事的地方,是块晒谷场。”65岁的章兰芝告诉记者,时隔几十年后,重拾集体记忆的村民再度聚在一起,人与人之间走动得勤了,关系也更近了。
做大金山银山
以首批开放庭院的15户示范户为核心,余村形成一条“味道特色街”。大家还编了顺口溜推广——“小胡的咖啡老胡的酒,春林的山庄老表的油,鲍家的学堂荷塘的藕……”在余村,各家庭院串珠成链,特色作坊、手工艺坊等产业悄然兴起。
前来余村度假的杭州市民马女士感叹:“一年没来余村,这里变化很大,步步是景、处处是产业。”
“决不辜负总书记嘱托,继续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让余村明天更加美好。”汪玉成笃定地表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余村正携手与周边几个村庄联动发展,共同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地。眼下,这一总面积17.7平方公里的区域,48个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说。
在绿水青山间收获金山银山,在“两山”通道间赢得发展先机。安吉余村的美丽蜕变,既是浙江乡村百姓绿色逐梦、步履不息的真实写照,更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