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041802021-02-12 07:22:00.0肖文舸春暖花开再见你4298291广东精选
/uploads/allimg/210212/0RH2G08-0.jpg/enpproperty-->
深圳宝安,张云和丈夫彭帅在出租屋门前贴春联。
湖北天门,彭梓硕和家人们一起挂灯笼。
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上,绿油油的麦田延伸到天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岁的彭梓硕刚在视频连线中完成妈妈布置的“背古诗”作业,蹦跳着跑上田埂,放起了风筝。
1095公里之外的深圳宝安,他年轻的父母彭帅、张云和众多外地工友一起,留在广东、留在工厂过年。除夕入夜,厂区里亮起暖黄色灯光,贴满“福”字的公司饭堂给留粤的工友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
“一年聚一次,10多年来第一次没回去过年,想家是肯定想;但为了防疫,我们都能配合。儿子一开始很难过,讲清楚道理后,他也很理解我们。”张云说。
2021年春节,全省约有1200万外省务工人员为抗疫牺牲团圆,留在广东过年,超过外省在粤务工人员总数六成。广东实施南粤春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发放留岗红包、开展各种新春活动、关爱务工人员亲人家属,让大家留得住、有事做、过好年。
▶留工厂也有家的温暖
大礼包、亲笔信、领补贴就地过年不孤单
“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回来了,为什么你们不回来?”手机镜头前,小梓硕刚开始嘟囔着嘴。
“因为大家要待在当地、减少流动,才能合力战胜疫情呀。”视频电话这头,张云轻声地说,“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气温上来了,一定回去陪你。”
夫妻俩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专门按他的愿望买了一辆蓝色遥控车模寄回湖北天门老家。“本来说他期末考第一的话,我们买好礼物回去陪他。结果他考到了,我们却因为疫情不回去,跟他做了好几天思想工作。”彭帅说。
“那我给你们准备的礼物,就再等等再给你们吧。”梓硕点点头。除了父母的关爱,奶奶张凤枝的通情达理和温柔陪伴,也帮助他最终理解并支持爸妈的选择。
“盼了很久,我们也想儿子媳妇回来团聚,但是疫情这事没办法,能理解。公司对我们家属也很关照,还寄了大礼包、写了亲笔信,说感谢我们为抗疫做贡献,之后会批假给他们回来,也让人很感动。我们小家推迟两三个月团聚,没问题。”张凤枝说。
据张云所在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旺表示:“疫情防控不能松懈,我们响应政府号召鼓励所有员工留在深圳过年。过年礼包、后勤保障等我们都准备好,让大家在公司过年有爱不孤单。”据介绍,欣旺达从2021年1月开始发放留年补贴,月度留年补贴加春节期间加班特别津贴,员工除正常工资加班费外,补贴金额达3000元。
据深圳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不少企业积极发放留岗红利。如深圳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出台“春节留守激励计划”,留守员工在年三十当天可领取800元红包;同时企业还为留守员工增加额外3天带薪年假。龙华区还依托辖区用工企业为留深员工发放200元数字人民币春节红包。
“既然留下来,就安心工作、好好休息。我们每天都视频,让他们不用担心家里。”张凤枝年前早早买回猪蹄、五花肉、鸡鸭等,亲手制作腊肉给儿女们寄去。“让他们尝尝家乡味,回头等春暖花开天气热了,再好好团聚。”她说。
▶两地年也是幸福年
广东机会多给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
“加油!加油!”欣旺达总部厂区传来阵阵的助威声。张云和工友们在公司留年活动的拔河比赛中涨红了脸,干劲十足。
“我们队虽然输了,但还是很开心。”同样选择留在广东过年、来自湖北宜昌的吴昌国说,“过去一年我们都很忙碌,因为生产并没有受到疫情太大影响。因为国家疫情防控有效,我们出货稳定,效益反而更好。这次配合防疫不回家,厂里安排了很多放松活动,家人也不用担心我孤单了。”
“从腊八就陆续开始有各种活动,初一还有‘欢喜过大年文艺汇演’‘牛气冲天游园会’等丰富的节目,很热闹,有另外一种‘家的感觉’。”张云说,“往年我和老公两人世界的时间很少,这次也可以利用难得的假期去玩一下,我想和他一起去爬一次梧桐山。”
“以厂为家”的温暖气氛在各地渐浓。“我们也有丰富的新春活动,包括年货进社区、齐齐写对联、DIY红包、抽数码奖品等,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捷普绿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除了放松,张云还想利用假期让自己补补课。“孩子懂事、老人健康,这在我看来是一种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我2018年报名成人高考考了会计专业,顺利的话今年就会拿到毕业证,还得加把劲,我想在这里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广东也为这样的努力提供了机会。“我们依托线上培训平台开展‘春节就地过年,免费在线学习’专项活动。开发相关线上培训课程,积极组织留粤人员参加培训。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对企业春节期间组织的技能培训及竞赛给予适当补贴。”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比如江门市推出“云课堂”,鼓励企业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留粤务工人员开展线上技能培训,按获证类型和级别给予400—3900元不等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文: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实习生 高戈匀 俞天
图: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