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bbin宝盈客服中心:沙涌马家枪,“武魂”传承数百年

来源:网络 2021-02-06

南区沙涌教忠街47号,一座饱经风霜的百年侨房内传出“嘿!哈!嘿!哈!”的训练声,虎虎生威。这里是恩重纪念堂、沙涌华侨医院旧址,近年成了南区龙狮武术和民间文艺传承基地、沙涌马家枪武术馆。一位身着练功服的师傅站在队伍前列,耐心地指导学员练拳,大到动作和节奏,小到眼神和气息,无不周致。师傅自然卷发、脸上架着金丝眼镜,一眼看去斯斯文文,但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个“武林高手”,亦是沙涌马家枪第25代传人——马钰泉。

武林世家里成长起的高手

马钰泉今年42岁,是南区沙涌本地人,其父马演南是中山市武术协会武术队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家枪第24代传人。马家枪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称首见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是中华武术传统枪法体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据传,马家枪由东汉光武帝时期的伏波将军马援所创,古人作战时加头(器)于棍为兵(枪),马援取其所长,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马援所创的马家枪法由其后裔代代相传。

“马家枪属长兵器类,枪技兼带棍法,以棍法为皮肉,枪法为神骨。枪法特点是枪身长而重,枪腰刚劲有力,枪头轻巧,动作紧密迅速,重点在于手法的运用。枪法风格提倡灵活多变。”马钰泉介绍,沙涌马家枪虽起源于北方,但长期在香山流传,因此结合了南派武术的特点,风格灵活多变,取南北武术之所长。无论如何变化,其传承几百年来从未间断。

马钰泉的父亲马演南是一名文武兼修的人民教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旧体校任教期间,马演南就在县体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山市武术协会武术队,在旧体校教授马家枪及其他武术。后来,马演南回到南区沙涌学校、恒美学校任教语文和体育,还会挑选身体素质有潜力的学生回家义教武术。

“我三四岁就看着师兄师姐练武,父亲教他们学南拳、长拳、刀枪棍棒等各种武术。家中习武氛围浓厚,耳濡目染,便加入了练武的队伍。” 马钰泉说,“我刚开始学武术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怎知正式加入队伍后,父亲就像对待师兄师姐一样严厉地对待我。每天扎马步至少要蹲够一炷香的功夫。”一炷香往往要半个小时以上。“刚开始不想练,父亲一走我就立马站起来偷懒,被父亲抓包训斥就哭。”

在父亲的责骂与师兄的陪练中,小小的马钰泉竟也不知不觉坚持了下来。6岁那年,他代表中山队去佛山参加广东省少年武术比赛,拿到拳术、刀术、队列、集体基本功共四项全能第一名。上台领奖时,马钰泉觉得整个人威风极了。36年过去了,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也正是这平生第一次的荣誉感,更坚定了他习武的决心。

2002年在北京参加亚太地区的南拳比赛,他取得了南拳一等奖、刀术二等奖的骄人成绩;2015年的香港国际武术节,他荣获成年男子南拳金奖……习武至今,马钰泉带领着团队,一路披荆斩棘,连他自己都数不清获得过多少奖项了。

酒店经理变身武术教头

马钰泉曾有过一份与现在反差很大的职业——酒店经理。马钰泉回忆说,1998年高中毕业后,经前辈介绍他进入中山国际酒店工作并逐渐成为酒店业务部经理。从小习武的他,形象佳、能吃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日文及企业管理。几次机遇让他迅速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之后几次被“挖角”,成为多家中山知名酒店的职业经理人。

2018年11月,中山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南区沙涌马家枪与民众扒禾桶、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一同入选。马家枪的成功入选,得益于2017年痛下决心辞职、全身心投身家族武术传承的马钰泉的努力。

“1998年后,我加入了父亲的事业,工作之余义教马家枪法。当时从酒店工作回来也很累了,依然要带班收徒。有些徒弟比我还大一两岁,带起来相当辛苦。但传承并发扬马家枪法,是我的使命所在,咬咬牙就坚持了二十多年了。”马钰泉坚定地说,“千锤百炼淬火成钢,不经历磨练怎能成才。”这是多年习武下来,让他受益匪浅的成长信条。“既然自己有一技之长,就应该服务于社会,让更多人感悟到武术的真谛,感受健康的生活理念,这也是父亲一直以来教导我的。”

现在,跟随他学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多,经他传授或指点的学员已有2000余人。他的女儿从幼儿园就开始跟着“舞枪弄棒”了,如今架势有板有眼,马钰泉特别为她们制作了长度短些的马家枪。为了让马家枪在众多课程中增加吸引力,他还将传统重武技的武术课程加以改良,除了对基本功依然要求严格,更加注重传承武术文化,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他的学员中既有几岁的娃娃,也有工作的成年人,在他们的心中,教练马钰泉既是一名严师,也是一名幽默的“段子手”。马钰泉目前专职运营武术会馆,他说,让学员们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才能让这项延绵近千年的武术发扬光大。

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