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南都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我国著名地理与地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教授李吉均,因病医治无效,21日凌晨2时07分逝于甘肃兰州,享年87岁。遵照其遗愿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告别仪式将于7月25日上午9时在兰州华林山殡仪馆怀仁堂举行。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我国已失去了22位两院院士。
李吉均。
李吉均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冰川研究的专家,在兰大被尊称为“大先生”。他于1933年10月出生在四川彭县,1956年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从此扎根西部,献身科研和教育。
李吉均(左一)与同事在祁连山考察。
他生前曾对人说起,之所以向往祖国西部,最初是因为高中时听闻“矿产是工业的粮食”,想去祁连山为祖国探矿。1958年,26岁的李吉均终于作为中科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的首批队员踏足祁连山,在施雅风院士的领导下,他骑着老马涉险找水、找冰川,就这样开始了艰苦的冰川学研究。在他看来,野外实地考察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地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他多次参与冰川考察,足迹遍布天山、祁连山、青藏高原相关地带,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他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其论文《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季风三角”等科学概念,主编出版了《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等专著。然而,他也一度积劳成疾,忍受高原反应的折磨。1991年,李吉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李吉均在甘肃从事野外工作。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曾任兰大地理科学系主任的李吉均同样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凡贡献。他指导的学生中,有多人成长为我国地理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学者,仅中科院院士就有3位(秦大河、姚檀栋、陈发虎),“一门四院士”传为佳话。不过,李吉均却未居功。他曾公开表示:“是他们自己很努力。我只是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引进了正道。”
为了鼓励青年学生从事科学研究,2006年,他和时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王乃昂教授将自己的教学成果奖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求真奖学金”,此后又多次追加。之所以命名为“求真”,是为了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避免学术腐化。
直到今年,这位耄耋老人仍在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疫情期间,他曾通过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勉励学子:“人生起伏多端、变化莫测。为学先求立志,不管风吹浪打,勇往直前……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nddaily)